論述說明,上好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? 論述 一堂好課的標準有哪
1、學生的參與狀態,學生是否是被動地、應付地學習,還是積極主動地探究。
2、與學生的交流狀態,課堂上學生認真思考認真回答師生、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、見解和知識,交流彼此的情感、觀念與理念,才有可能豐富教學內容。
3、學生的達成狀態,檢驗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效果如何。每個學生是否都能按要求達到課程目標,是否掌握重點和難點。
4、教學目標要明確、恰當。教學目標是上課的出發點和歸宿,目標明確、恰當是一節好課的首要條件。明確,是指師生對一堂課應達到的目的、方向要有共同的認識。恰當,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點,符合教材的要求,符合學生的實際。
5、教學的重點、難點要突出。教師要能深刻地理解、正確地把握教材,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理解重點,突破難點。
擴展資料:
教師上課注意事項:
1、儀表大方,穿戴整齊;
2、上課要提前5分鐘進入教室,使用多媒體的教師要提前10分鐘,以便做好課前準備工作;給學生做好表率。及時提醒和處理遲到學生;
3、上課時教學資料要備齊。主要包括:教材、教案、講稿、教學進度表、點名冊(點名)等;
4、要對同學的坐位進行管理,讓學生盡量靠前坐。上課人數較少而教室又較大的,要盡量靠中間坐。執行起立制度;
5、領導、督導及同行進入課堂聽課,要主動與其打招呼,下課要主動征求意見。
怎樣上好一節課
上一節課不難,上好一節課卻不容易。怎樣上好一節課?相信這是所有教師都思考的一個問題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骨干教師,這更是我思考、探究多年的問題。今年,通過在北師大的一周研修,近距離地聆聽了多位專家的思想,走進了名師的課堂,又與同仁們一周多的交流,對“怎樣上好一節課?”這個老問題又有了新的思索。我想主要是我們教師要做在“讀”“活”“情”“修”上下功夫。
一、“讀”,即指教師至少要做到三“讀”。
(一)要讀《課程標準》。
要想上好一節課首先,要感知、感悟新的課程標準。即小學語文老師要感知、感悟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》;小學數學教師要感知、感悟《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》。如果在不懂標準的情況下去上課,那就象中醫把不準脈、士兵不聽指揮一樣。導致的結果最終只能是失敗,即使不失敗,但絕對做不出色。因此感知、感悟《標準》是我們每個教師必做的前提!
(二)要讀教材。
首先是掌握和了解教材
教師在使用教材時,通過對教科書的熟練掌握,區分出哪些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、技能方面的材料。哪些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的知識、技能而安排的過渡性練習或者是更好地領會所學內容的背景材料。只有區分不同性質的材料,才便于確定學生應該掌握什么樣的知識與技能。
然后要確定教材的重點及難點
重點是教材的核心。學懂了重點內容才能理解其它內容,具有觸類旁通的效果。任何學科的教材重點都是從已知的舊知識中引伸出的新知識,是著重講解的部分。因此,確定教材的重點,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已學過的舊知識,或以舊知識做基礎的,這部分知識學生容易接受。然后,找出學生過去沒有接觸過的,甚至一點也不了解的全新知識,即是教學的重點。教材重點的確定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時間的分配,有利于學生將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,有利于提高整堂課的學習效率。
教師要能讀懂文章,讀出文章重點、難點,教師應該是一個有思想、有智慧、勤奮努力的教師,如果我們的文化素養還不夠深厚,那我們就多讀書、多思考,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,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。
(三)要讀學生,也就是了解學生。
教師要“讀”學生的原有的知識、技能的質量;“讀”他們的興趣、需要和思想狀況;“讀”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。教師要在了解的基礎上,作出預見,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,在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之外還會產生的問題,以便對癥下藥。
二、“活”,我想不僅僅是教學理念的創新,也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靈活多變,更重要的是對每一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。
(一)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。
蘇霍姆林斯基說過:“在人的心靈深處,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,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,研究者,探索者,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,這種需求特別強烈?!痹鯓幼プ∵@一強烈的需求,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,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,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,感知更敏銳,想象更豐富,記憶更牢固呢?
(二)把合作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。
新課標倡導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學習方式”,小組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把學生由傳統班級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,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,同時培養學生能傾聽別人的意見,能對別人的意見作出評價,并且能通過集思廣益形成自己的觀點。
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,才能使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,不會流于形式,而且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,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,“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”。
(三)改課堂評價的“單一化”為“多樣化”。
心理學專家的指出,在小學沒有好學生、差學生,都是有希望的學生,沒有聰明孩子、笨孩子,都是有潛質的孩子。應當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評價學生,把評價定位在激勵學生的進步上。他們不再苛求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,不再嚴格劃分哪些學生是好學生,哪些學生是中等學生或差學生,而是從每個學生自身的發展來肯定學生的進步。
三、“情”,即教師教學中要動情,學生學習中要入情。
作為一個老師,首先我們得十分明確,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。人小情多,說兒童是“情感的王子”并不夸張。兒童的情感會形成一種驅動的“力”,我們應該利用學生的情感,使其成為他們主動投入、參與教學過程的“力”;我們更應該培養、發展學生的情感?! ?br/>首先,要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要入情。如果把學生的情感比作“小河”,要它漾起漣漪,泛起微波,需要外力的推動?;蚴窍褚恢或唑言谒陷p輕一點;或是像一陣微風悄悄地拂過水面,那它就平靜不下來。當我走進課堂,教學新課時,我仿佛覺得自己來到一條清澈的小河邊,那樣的明亮、清新。從新課啟始,就要放飛一群“蜻蜓”,要送過一陣“微風”,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水蕩漾起來,對新課的學習,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、關注的心理?! ?br/>其次,在學習過程中動情。在小學教材中大部分內容都是蘊含著感情的,這就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來做到以情感動學生。學生情感的產生是與學生的認識緊密聯系在一起的。具體說,在學習的過程中,學生的情感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聯系的,因此,重要的一環,就是讓學生去認識,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?! ?br/>“入情”“動情”以外,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“移情”,也就是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?!耙魄椤币ㄟ^讀來實現,所謂“書讀百遍,其義自現”就是這個道理?!?br/>學生“移情”之后,便會有一種表達的要求,也就是把自己所感受的情通過語言展示出來,這就是“抒情”。學生如何才能“抒情”呢?我認為運用是最好的“抒情”。這個運用既可以是回答問題,也可以是讀書,還可以是寫作。
四、“修”,即指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,特別是文學上的修養。
首先:老師要熱愛生活,并知道熱愛什么樣的生活,一直為熱愛著的生活不懈地奮斗。小學語文老師的工作是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背景下,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,在這樣的文化底蘊下,我們追求怎樣的生活,怎樣去追求這樣的生活,都影響著老師的決策,直接關系到對學生的培養,只有一個熱愛生活并為之不懈奮斗的老師,才會與他的學生一起成長。
(二)、老師要善于思考。
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活中,必須具有懷疑的精神、批判的眼光、建設的態度。要達到這三點,前提是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,并不斷地從書中汲取新知識。反之,如果教材的更新周期短一些,你就會感覺到不適應,甚至被淘汰。我們還要具有科學的思維方式。
(三)、教師要有一顆寬容、仁愛的心。
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,肯定會出現失誤,乃至于錯誤,語文老師應該正確地對待這些問題,這里就需要一顆寬容、仁愛的童心。
如果你的心中不能容忍學生的錯誤,不能正視學生的失敗,只盯者一個分數;沒有一顆童心,怎么能愛自己的學生呢?
(四)、老師要具有永不懈怠的自我學習精神。
要想做好老師,你總是保持自己是一個學生。一個不愛學習的人,你能教出愛學習的學生嗎?語文老師只有從不間斷的大量的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知識,來滿足、適應教學的需要。一個愛讀書的老師,經常和學生交流得多的內容也就會是關于書的內容。
作為一名教師,上好每一節課是我們永恒的追求。相信每一位教師對這一問題都有著自己的理解,那就讓我們在交流中不斷提升自己吧!
brought as spoil from the church of Todtenhausen
論述說明,上好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? - : 相關如下: 1、學生的參與狀態,學生是否是被動地、應付地學習,還是積極主動地探究. 2、與學生的交流狀態,課堂上學生認真思考認真回答師生、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、見解和知識,交流彼此的情感、觀念與理念,才有可能豐富教學內容...
論述說明,上好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么? - : 1.語言流暢, 2.備課充分,心中有書;腦中有序;眼中有人, 3.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,與學生多多互動(比如多向學生提問,,學生能踴躍回答問題), 4.教學結構合理,一般是:復習--導入新課---教授新課(注意教學的重點、難點)----課堂小結,布置作業
試論述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?并結合實例逐點對這些要求進行闡述? - : 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求是:(l)教學目標全面、適度、明確、具體可測;(2)教學效果好;(3)教師對教材的講解正確,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;(4)教師對教材的組織,層次清楚,重點突出;(5)教學過程設計得好;(6)教學方法多樣,有實效;(7)時間分配合理,課堂效率高.實例的話,需要專門從事該工作的人員,依據在實際工作中所遇的情況進行一個說明.
論述 一堂好課的標準有哪些?請結合實際談一談如何上好一堂課 - :[答案] 上課目的就是教授知識,讓學生學到知識,并掌握知識,而且是主動、積極的掌握. 那這里就要有一個關鍵詞----互動. 老師一味的的講,學生“傻傻'的聽,那效果肯定不好. 老師一味的與學生互動,忽視了知識連續,也不會很好. 所以,因老師的講解...
簡述教師上好一節課課的要求(教育學) - : 1.目標明確2.內容正確3.方法得當4.表達清晰5.氣氛熱烈
論述 一堂好課的標準有哪些 - : 1.語言流暢, 2.備課充分,心中有書;腦中有序;眼中有人, 3.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,與學生多多互動(比如多向學生提問,,學生能踴躍回答問題), 4.教學結構合理,一般是:復習--導入新課---教授新課(注意教學的重點、難點)----課堂小結,布置作業
簡答 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? - : 備好課,了解重點,引進幽默感,激發學生興趣,然后提出問題,有適當擴展,望采納,謝謝
上好一堂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? - : 一、教學目標多元化,要指向全體學生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,是整個課堂教學行為的導向,確定教學目標在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出發,將學生作為認知、發展的主體,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、切合實際,要面...
上好一節課的最主要標準是什么? 教育學 - : 優質課的標準是什么好課的標準是什么?從學生的角度來說,就是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、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;從教師的角度來說,就是看課堂中是否堅持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,是否依據課程標準施教,是否體現了人文性、綜...